据中国青年网消息,2017年3月26日,上海一个未满12岁的男孩解开了一辆无人管理的ofo共享单车机械锁,在骑行路上与上海弘茂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的客车相撞,被卷进车底最终导致死亡。这也是国内首起12岁以下儿童骑行共享单车死亡事故。7月初,该男孩父母将肇事司机及车辆所属的上海弘茂汽车租赁有限公司以及相关保险公司起诉至上海静安区人民法院。7月19日,该男孩父母追加ofo提供方北京拜客洛克科技有限公司为被告,并调整了诉讼请求,要求其共同承担民事赔偿的责任,并共索赔878万元,以及要求ofo立即收回所有机械密码锁具并更换为更安全的锁具。这个事情在网络上迅速点燃,成为热点事件,从绝大多数网友的反应和发言来看,大家近乎一致地指责小男孩的家长,说这个事件不关共享单车的原因,完全是小男孩“咎由自取”。甚至有人情绪化破口大骂,引发更多网友的口诛笔伐。当更多网友“众口一词”指责家长的时候,我们发现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网络上为了纠正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陋习,网友们的情绪开始矫枉过正,更加偏激,从我的角度来看,这种情绪不但无助于事情的解决,反而往往会激化矛盾,造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比如说ofo这件事情,我不大懂法律,但是我可以肯定滴说,这家公司的机械锁一定存在漏洞或问题,这也一定是产品缺陷,把这种有缺陷的产品投放到市场,给百姓造成人身和财产危害,也应该担负一定的责任。而这个家长之所以拿出这一个因素来起诉ofo公司,想来也不是空穴来风,估计也一定是律师给支的招。但是这种“把柄”也一定是法律责任,依靠网友们的讨论甚至对家长声讨,并不能完全摆脱应负的责任,反而会使事件更加复杂会,对公司经营也未必有利。但是从这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出现的诸如临沂“暴走团”个别网友的“撞了白撞”“司机无罪”,到于欢杀人属“完全正当防卫”等等,网友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用这种“矫枉过正”的态度对待现实问题,则一定是不恰当的。
11岁男孩使用ofo单车逆行被撞死,无论是交通事故还是使用共享单车,应该说家长的责任更大一些,甚至可以说占据主要的责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那个肇事司机就没有责任,ofo就没有责任。从现实来看,共享单车现在无论是占地管理还是车子质量,有些问题给社会也造成很多困扰,也是到了必须要根本解决的地步,否则满城的共享单车,占据了人行道、机动车道甚至公共绿地,公共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共享单车站出来想办法了。
这两天我看到一个视频,有人骑共享单车被针头扎到了,这个极个别人往车座子上放针头的现象也是共享单车疏于管理的因素。如果你被扎了,你说谁的责任?共享单车又有多少责任?这难道与小男孩打开机械锁有多大的区别吗?
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冷静的态度,和公平合理的办法,假如人们过度的鼓噪一种带有偏见的解决办法,受到伤害最大的必将是和我们一样的公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