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肚大乃容

我以我心献轩辕

 
 
 

日志

 
 

杂谈农村春节传统  

2016-02-16 16:13:27|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一年打工存不了两万元,没想到过年几场牌就输掉一大半——春节期间,安徽省的一些农村青年向记者反映,过年亲朋好友聚会都会摆上牌局,有人甚至将一年的辛苦钱输了个精光。(新华社214日)

其实这仅仅是农村春节的一个小景,在中国的农村,至少在绝大多数的村庄,对于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习俗的继承还是相当“顽固”的。

走亲戚算一个。在如今城市里,尽管亲戚们聚会的机会很多,但大家走亲戚的机会实质上并不多,农村则不然。娘舅要看、要拜年,姑姑姨姨同样一个都不能少,甚至有的孩子认了干亲大年初一也是必须要给干老拜年的。回娘家对于年轻人来说,大概是要向父母汇报过去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的;但对于更为年轻的人们(没有结婚)或者岳父母已经过世不需要拜年的人们来说,外甥看舅舅是必须的,在北方我们老家那个地方,磕头还是一贯的风俗,尽管老人嘴上说“别磕了”,但是心里还是希望孩子们给自己磕个头,享受一下老人的荣光的。另外走亲戚不同于城里的家庭大聚会,需要备好礼品,带上祝福的。大年初一刚过,从初二开始,大约到农历初十之前,农村的人们主要是走亲戚,有时候一年到头难以见到的亲戚,年节时一定要互相走动走动的。这种风俗把中国的人情社会延续到何时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亲情和友谊在春节走亲戚过程中的加深则是毫无疑问的。

放鞭炮。当下到处都是空气污染,PM2.5更是屡屡爆表,但是在农村,放鞭炮这一条还是过年中相当的礼仪和传统。在北方的农村,大年三十晚上,家里祭完神灵,都会放一些鞭炮,尽管有春晚“搅局”,但是瞅个空子,一家人聚到院子里放一些烟花,让孩子们开开眼,感受一下叮叮当当的气氛。尤其是到了午夜时分,从年三十晚上11点半多一下,一直到初一凌晨半点钟的时候,在农村过年你能把鞭炮的响声听成一个声音,这声音绝不间断。再加上,起五更早晨的鞭炮,早晨拜年的时候,家家院子里都是火红的炮皮和炮筒,甚是好看。如果依照现代保护环境的观点来看,燃放鞭炮应该有度,这种既浪费又污染环境的做法还是应该改进的。

看大戏。以前农村里文化活动少,各村在村口都买上一只大鼓,从三十晚上一直到正月十五,谁想热闹都去敲两声。如今家家都有电视能上网,村头的大鼓几乎没人去敲了,但是集体的文化活动却不少。比如走高跷、广场舞、舞狮子等等,一些一度中断几年的群体性文化活动,似乎这两年多了起来,一家人围着看电视或者一个人搂着手机上网,毕竟还是少了些沟通,大家都出门乐一乐,就像走亲戚一样,沟通还是很有价值的。

最后我说下这个赌博打麻将一类的事情,在农村现在陋习不少,赌博算是很典型的一个。在北方农村,冬天就是农闲,很多人干了一年农活,也挣了一些钱,但是往往一个冬天的赌博就会输个干干净净,今年过年,我还听说我们一个儿时的伙伴因为赌博借了高利贷,吓得连家的不敢回了。可见这种陋习是非常要命的。如何解决这样的陋习,在我看来就像春晚很多人习惯了毫无疑义的小品和纯娱乐的节目一样,还是需要有人站出来好好说道说道。前段时间听说一个地方政府发文限制彩礼数量,我以为这个是个很好的事情,就像今年的春晚,我们应该把放纵的情绪收一收,就像纪委严查党员干部大吃大喝一样,大家都检点一下自己,把一些不好的习惯改一改才更好。

------------------
网络媒体和网友对本人所有文字、观点均可转载、转发,不需注明出处。平面媒体刊发本人文字请注明,另需用站短通知本人即可。
  评论这张
 
阅读(11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