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肚大乃容

我以我心献轩辕

 
 
 

日志

 
 

在深刻变革中研究舆情传播规律  

2015-01-09 18:49:02|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2014年,我省网络舆情发生明显的、积极的、深刻的变化,总体向好,正能量充沛,这是现实社会和形势向好,民意凝聚的网上反应,也为我省经济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继续推进营造了积极有利的网上舆论氛围。一方面官方和民间两大舆论场出现良性互动趋势,官方把控和引导互联网舆论的能力有所提高,民间舆论理性化讨论占据网络舆情传播的主导,为舆情传播中消解社会矛盾、统一思想提供了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官方发布信息的渠道增加,网络舆论引导的手段趋于合理。

监测和分析2014年的典型舆情事件,我们发现网络舆论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民上网的概念趋于模糊,在以往网民上网总是依赖很多必备的条件,比如电脑、网线、基础通信供应商,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尤其是4G技术的商用,网民上网的概念已经变得毫无意义,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在手,人们便无时无刻不在网络上,微博、微信、QQ以及服务人们生活的各式各类APP把网民与网络时时刻刻捆绑在一起,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随意”发布到网络上,网络舆情的产生也出现了更大的随机性和更强的随意性。朋友圈、微博群、QQ群等私密的沟通空间,让舆情的传播更具隐秘特点,尽管你不身在其中,有关你的各式言论都会通过你的朋友、网友多多少少地把信息传递给你,但是等你发现时,或许舆情已经变成热门炒作。河北科大学生买外卖引发食物中毒、石家庄今冬供暖价格下调、河北省将被分割等信息夹杂着谣言的剧烈传播,最后不得不逼迫当时单位、政府频频出面辟谣。舆情时时刻刻不在,舆情无地无处不存,尽管网民思想趋于理性,但是舆情处置的广度和维度无限拓展,舆情监测和处置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研究2014年的典型舆情事件的信息传播路径、信息发布人特征、传播平台特点以及信息传播时间特点,不难发现,传播手段多样、无时不刻不在、平台尽显、信息发布人脸谱模糊成为处在深刻变革中网络舆情的新特点。以往在舆情处置中常用的及时发声、封禁网友、平台截堵、删除信息、优化搜索引擎等手段已经被严重弱化,有些甚至很难奏效。信息传播路径不再仅仅通过网站平台,微信的私密性恰恰为其提供了信息快速流动的便利条件,点对点、点对面,最终形成呈几何量级的信息扩散效应。以往掌握信息传播主要推手的网站编辑、论坛版主、贴吧吧主甚至意见领袖,已经很难在信息流动中做到一呼百应;当事人不再是信息爆料的始作俑者,信息发布人特征呈模糊特点,无利益相关者甚至无炒作意识的信息发布人大量增加。林林总总,官方舆论场、民间舆论场不再是信息不对等,双方信息流动形成了舆情炒作的合力,观点的共鸣和分歧不再是一方压倒一方,而是信息流的整合和再传播。

互联网舆情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树立移动舆论场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观念解决和处置舆情事件迫在眉睫。在舆情传播中把握主动,运用和整合现有的信息和数据,实现网络舆情的“天气预报”已经成为可选、可行的做法和更具前瞻性的思维定势。

  评论这张
 
阅读(51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