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肚大乃容

我以我心献轩辕

 
 
 

日志

 
 

清明:闲侃百姓生与死(原创)  

2010-04-01 10:27:26|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好长时间以前网络上流行一个段子,说老百姓死不起,从停尸间收费,直到殡仪馆、骨灰盒、墓地等等,总算下来送一个亲人至少要花费数千上万甚至更多。

  呼吁殡葬改革的呼声一直喊了这么多年,始终不见啥动静出来,今日有幸看到北京的一个消息,说北京搞一个“零百千万”工程殡葬惠民的事情,实行零消费骨灰撒海、百元骨灰盒、千元殡仪服务和万元骨灰安置。这个办法如果实行开来,我想对于北京的老百姓是个不错的开端。

  对于已经去世的人来说,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还讲究厚养薄葬,这一点从前段时间河南挖掘出来的曹操墓葬也可以看出来。但是这些年很多地方出现了厚葬或者花大钱为死者办丧事的事情,尤其是南方一些省份我们看到很多活死人墓,修得豪华极了,对于穷人来说,不亚于天堂。入土为安,我以为厚葬未必就能做得到,相反我看北京的零消费骨灰撒海不错,尽管没能入土,但是这种方式绝对是应该提倡的。一方面可以少占用土地资源,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家属一笔很大的开支,至于说寄托哀思的载体,我们不妨看看现在网络上很多网上纪念堂,图片、语言,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寄托哀思的方式。

  人终有一死,死的方式也无从选择,但是对于活人来说,让死人体面地离开人世,体面地入土,是大多数老百姓的朴素想法,区别只是有的人认为体面只是花掉大把的钱财,有的人认为是节约,有的人认为是把器官捐献,理解不同,产生的结果差异也很大。但是无论如何,倡导一种更为文明的安葬和祭奠方式应该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最好出路。这些年来土葬已经很少了,树葬、海葬等等新鲜、节约、文明有意义方式逐渐被人们接受。

  今天是四月一日,离清明节已经很近了,这些天我们看到的抱着鲜花去陵园、墓地祭扫亲人的人们逐渐多了起来。从他们脸上“欲断魂”的感情我们不难读出来他们对于亲人的哀思。

  人的生生死死是自然规律,谁也逃脱不了,怎么样离开这个世界,给圣人留下一些什么,是每个人思考的问题;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如何让失去的亲人安息,采用哪种最节约最环保最文明的方式祭奠亲人,更是临近清明大家和社会都应该思索的问题。

  
  评论这张
 
阅读(163)|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