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肚大乃容

我以我心献轩辕

 
 
 

日志

 
 

60年乡下老屋变迁(原创)  

2009-08-27 20:38:52|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乡下的老屋已经很久不住人了,自从父母搬到新建的房子之后,近二十年了,院子里长着母亲精心侍弄的蔬菜,还有几株果树,果树中枣子是最有吸引力的,每年中秋将近,儿子总会惦记着乡下老宅子的枣子,我们也总会在中秋的时候,回到老宅子里,打几颗枣子吃。

  在我记事的时候,我们家的房子是很破旧的。那时农村的房子大多和我们家的一样,用灰砖砌上垛子,就像现在用钢筋水泥浇注的混凝土柱子,那是农村是很穷的,从来没有见过那家使用过水泥。有没有钱没更多的、烧过的砖,所有大家都用灰砖砌成垛子,用土坯砌成墙。房顶也是泥的,下雨总是会漏水。

  大约是1977年,父母终于攒够了钱,下决心要翻盖房子。于是请人在大田里打好土坯,又买了一些灰砖,和烧锅炉剩下的灰渣。然后把老屋拆掉,把拆下来的砖头一块一块地用小铲子铲去白灰,好继续使用。

  新房子是当时最新式的表砖,这个当时在北方很流行,就是把土坯砌在灰砖的里边,可以防止被雨淋坏;而又没有多少钱可以买砖,所以砖头是竖起来的,可以最大限度增加表面积;房顶也用白石灰和灰渣混合的“土法混凝土”捶实,也可以最好的挡风遮雨。屋地也用砖头砌好,很是带劲。

  有好多年我都很高兴住在那个新房子里,没有了夜晚的雨滴声,真是不错。这样大约持续了近十年的时间。期间我长大了,尽管还在念书,但是家里人已经开始为了做了很大的准备。村里的男孩子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父母大多要盖上新房子,好让人家说媒的给自己的孩子提亲。

  我们当时的新房子也是现在父母住的房子。当时流行的是卧砖,也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农村房子砖的样式,只是样式有些陈旧罢了。我那时已经开始记事儿了。记着这一次从上到下都是新的,砖头大约买了一万多块,又买来大梁、檩条、椽子、苇表等等,房子盖得很结实,在当时看来也很气派。村里人都喜欢把自己的房子盖得高高的,新房子身高大约也接近3.6米,看起来很好,我想足以吸引很多媒人吧。

  可惜我当时念书很用功,没有等到媒人进家的时候,已经考上的城里的学校,成了公家人,所以,那房子便有父母搬过去住了。他们搬过去,又盖上厢房、大门洞,在那个时候,也算是很不错的了。

  至今,父母已经又在那个“新房子”里住了20余年,我和弟弟都在城市里买上了新的单元房,按照家里的规律又应该盖房子了。可是父母说城里的房子贵,他们年龄也不小了,说不定哪一天要搬到城市里,所以,再也没有动过盖房子的念想,乡下的老屋可能真的会变成老屋了。

  老屋几经变迁,由新变老,但我们的生活和居住的条件却在新屋变老的同时,每一次都得到了改善。

  
60年乡下老屋变迁(原创) - 肚大乃容 - 肚大乃容
  评论这张
 
阅读(263)|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