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肚大乃容

我以我心献轩辕

 
 
 

日志

 
 

(原创)父亲的希望  

2009-07-15 23:13:06|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父亲出生在战争年代,战乱造就了他坚韧自强的性格,贫穷和落后让他更能体会到富裕和安定的快乐。

  我们这个地区解放的时候,父亲还不到10岁,那时候,尽管家里还不算非常的穷,但是,生活也是捉襟见肘。解放后,父亲上了高中,在同龄人中,能够读完高中的人很不多见,于是父亲就开始教书,直到前些年退休,父亲的经历伴着他的希望一步步走过来。

  我小的时候,父亲在很远的一个乡教书,需要一周才能回一次家;父亲一个月的工资是30元人民币,养活一家子人的确很是紧张。家里没有壮劳力,挣不了公分,所以年年超支,每年的口粮都要从大队掏钱买回来,所以能够填饱肚子是全家人最大的希望。那时候父亲希望我快点长大,好替母亲干点家务活。甚至希望我能够去队上挣工分。终于在我13岁的时候,我终于得到了挣工分的机会,晚上去队里种的西瓜地里看瓜。

  能够挣到工分,便有了吃饱肚子的最大希望。所以,尽管年纪小,晚上到大田里看瓜的时候,还是有种自豪感的,觉得完成父亲的希望,自己变成了大人。

  但父亲对我最大的希望还是要读书,考个好学校,能够把户口从乡下办到城里。多少个不眠之夜,我终于完成了父亲的希望,把自己从乡下搬到城里来。从刚到城里读书直到毕业,我完全凭着乡下愣小子的韧劲,完成了留在省城的愿望。

  刚毕业的时候,没有电话,更谈不上手机,所以父亲希望我常回家,于是买了一辆自行车,每个周末要骑30多公里回老家;那时候村里也是通公交车的,只不过是那种早上来晚上回去的独行车,很不方便,一点也不像现在,每隔十分钟便有一趟公交车。

  再后来,在城里成了家,那时候,住房还是分配制,结婚大都几年住筒子楼,做饭都在楼道里(后来终于给了一间房做公共厨房)。父亲从老家来过两趟,看到这情景,从他的眼神中,就读出一个希望——我们能够住上好房子。在孩子出生的时候,我们终于买了自己的房子,是福利分房的末班车。房子并不算小,但也让我们两口子背了足足4年才还清的债务。

  现在儿子大了,父亲也老了。父亲坚持不愿意到城里来,说乡下什么都有,交通又很方便,什么时候想看孙子,一个电话就成。于是,每每看到他们祖孙俩通电话时,儿子眉飞色舞的神情,我知道父亲最大的希望是过上平安幸福的日子。

  自从我做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已经完全不像父亲对我那样的希望,吃饱饭、找一个好工作;我对儿子有了别样的希望,希望他能够继承家庭的希望,多读书,多长本事,像他的父亲,像他的父亲的父亲,用自己的双手,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评论这张
 
阅读(348)| 评论(1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